1. 首页>财经 > 财经

老石磨盘价值多少钱(甘肃甘谷)

作者:陈俊明
2022-03-27 07:43
财经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程世雄先生题词【图说甘谷】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导读乡愁是什么?是那一声声沉闷的轰轰声,也是那宛如长江畔纤夫凄楚的号子声。【图说甘谷】今天发布程世雄先生的回忆文章:《故乡的老石磨》,从那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对故乡的已往深情,对石磨的刻骨铭心。这就印证了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我的双眼为什么总是包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近几年,经过我和同族宗亲共同努力,在老家中岔古堡后院内,建了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好几千件农耕老物件,摆在各自位置,风格各异,琳琅满目。

远远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百多块各种形状的石磨,有磨面用的直径近两米、身高20公分的大石磨,有小巧玲珑的家庭磨豆腐用的小石磨,还有古时候炸油用的油沥盘,形态各异,品相完好,他们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古堡墙下,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肃穆庄严,蔚为壮观。随去的朋友很懂行,说里面还有汉朝石磨唐朝石锁呢,这文物价值可非同小可呀!

更令我惊讶的是,曾经陪伴自己成长的家里最值钱的老石磨也在其中。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馆长程碎想是一个四十开外,纯朴忠厚,文质彬彬的热心人,他如数家珍般,饶有兴趣地逐个介绍了这些石磨的收集过程,不论本村的,还是外村的,都是父老乡亲自愿捐赠的。让人感动的竟然还有百里之遥,南山的古坡白家湾,西山的礼辛大石头,附近的安远金山大庄等乡镇的领导都派人送来了许多老物件,其中就有很多或辎重或轻盈的老石磨。

农耕文化在我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北方黄土高原特色独具,石器时代的印迹十分明晰,石臼、石缸、石礎、石磨等,至今仍在千家万户发挥作用,石磨曾经是庄户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一家人吃的主要粮食,比如谷子,高粱,黄豆都要经过它的加工才能食用。每个老石磨都凝聚着一家人酸甜苦辣的故事,也有过饥寒交迫的无奈和自给自足的骄傲。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我的家乡中岔地处穷山僻壤,是个只有一百余户六七百人的小山村,但石磨基本上达到了一户一磨,采用的石材大部分出自于本县渭水峪村,老家有一句损人的歇后语叫"渭水峪的石头一一挨錾(音,灿)的",意思其实正是石头变石磨的打磨过程。记得小时候,我家东南角的笘子底下,就安装了一台半新不旧的石磨,算是当时家里一件比较重要的工具。每天天不亮,母亲就来到了磨房,把需要磨成面的粮食准备好,回来再从热被窝里把我拽起来,一起推磨磨面,因为石磨很重,磨的厚度足有爸爸的一大拃,磨盘弟弟和妹妹坐在上面,还有空地,身体廋弱的母亲推起来很吃力,而父亲说他一进磨房就头晕眼花,推不成,哪怕多干一些重活也不愿意推磨,所以家里推磨磨面的活基本上是我帮助母亲完成的。石磨在勤劳的妈妈手中每天不知疲倦地转动着,那一声声沉闷的轰轰声,是一种单调的曲牌,悲怆而沉重,宛如长江畔纤夫凄楚的号子声,哼哼着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也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后来,随着机磨的慢慢普及,石磨的使用频率也渐渐变得越来越低,直至最后它只能默默地静卧在无人的角落里成为一个摆设,慢慢地成了子子孙孙们的一个遥远的记忆,也成了故乡游子寄托乡愁的载体。

有时我想,倘若这石磨有灵性,想必也会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和不公吧!或许它也会有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慨吧!说不定它还会不计前嫌庆幸时代的飞速发展呢。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零零后出生的人估计绝大部分人都已不知石磨为何物,更没机会见过石磨的原始模样,殊不知,石磨、石臼、石滚等都是九十年代之前农村十分常见的农具。如今,虽然岁月把人们与石磨的距离越拉越远,曾经伴随着我们成长的石磨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悦耳的推磨声也早已不再耳闻,但这些年无论身处何地,也从来没有忘记那悠悠的推磨声以及村子里那些看着我长大的叔叔阿姨们。遗憾的是,石磨已不再是从前的石磨,许多曾经熟悉的老面孔也已离世。想到这,心中既有一股暖意又有一丝悲凉轻轻掠过。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魏明伦写过一篇《磨盘赋》,文辞诙谐,用意深远, “磨盘推日月,磨道绕春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愿仓廪积粮成山,守磨房挥汗成雨。稻麦磨成白玉屑,包谷磨成黄金沙。青纱高粱,磨成红粉;绿荚大豆,磨成雪浆。北方磨豆汁,南方推豆花。蒸不烂,捶不扁。响当当铜豌豆,铁铮铮石磨盘。天生一对,地配一双。珠落玉盘,耳鬓厮磨。顷刻消魂酥骨,化为软玉温香。碓窝舂碎紫八角,磨盘改造黑五类。乌豆乌丝粉,黑米黑馒头。白案技巧,水磨功夫。削面挥刀即削,燃面点火欲燃。御厨蒸饺,乡炊麦粑,中秋月饼,春节年糕。古人之主食,多从石磨而出;前人之营养,半与石磨相关。磨盘腹中之物,皆可磨碎;而磨盘本身之功,却不可磨灭也!”

石磨之类的老物件毕竟属于历史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也不该让它们就此相忘于尘世,这也许正是我倡议筹建中岔农耕文化博物馆,同时收藏石磨的初衷吧!

现在,故乡周围的大部分石磨都走进了中岔农耕文化博物馆,我想,既然它们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沧桑与繁荣,百姓的努力与挣扎,现在,它们躺在博物馆,警策后人不忘历史,记住乡愁,那该是石磨最好的归宿吧!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甘肃甘谷:程世雄:故乡的老石磨

目录auth下缺少key.txt,请前往官网获取授权